从最鼎盛的3.75万亿,到一夜之间蒸发了六千亿,这些年来,英伟达的股价可谓是坐着“过山车”。原本还指望着凭借着人工智能的优势,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结果却是被国内的算法给砸了个大跟头。然而,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家公司已经死透了的时候,中国却是再次拿出了一瓶“续命药”。但问题在于,为何“看起来很漂亮的国产芯片”,最终会被美企业所垄断?
英伟达在到了2025年初曾经是3.75兆美金的时候,曾经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公司。而在这些现象的后面,则是一股由人工智能掀起的热潮。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工业机器人,对人工智能的要求都非常高,英伟达的 GPU已经成为了“标配”。然而,就在美国收紧了对英伟达的进口禁令之后,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下降。
然而,作为“老黄”的黄仁勋,却并没有就此束手就擒。他闪电般地发布了H20的“阉割版”,其功能仅为全功率版本的30%,但也仅仅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要求,才获准向中国输出。不过,正当英伟达打算凭借着“残血”的产品大赚一把的时候,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,却是狠狠地打了他一记闷棍。国产 AI企业发布了一款大模型 deepseek,其计算能力与 Chat GPT相当,但运算量却只有 Chat GPT的17%。这就意味着大型机型对于高档晶片的依赖性大大减弱。
而更令英伟达心塞的,则是 deepseek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火了起来,并在各个行业引发了对人工智能的疯狂渴求。英伟达的股票也跟着暴跌,市值缩水了六千亿。可是,仅仅过了数个星期,英伟达就接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来电。随着中国六大技术公司花大价钱购买H20的处理器,英伟达再次“活了过来”,而这一消息,也是令人唏嘘不已。
一、由“降维打击”走向“引火烧身”的国产算法的兴起
国内 AI大模式的兴起,被视为导致英伟达市价值大幅下跌的最直接原因。deepseek不但在性能上与 ChatGPT相匹敌,而且在计算能力上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。这样的“降维打击”,让很多国外和国内的企业,都有了一丝曙光,可以从对高端芯片的依赖中解脱出来。
但问题是 deepseek使用的是开放源码的方式。开放源码,就是让全世界的开发者都能随意地利用这些算法,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,然而在不知不觉中,它已经变成了一场“AI军备竞赛”。各个国家的公司都在 deepseek上研发人工智能软件,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而且最关键的是, deepseek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运算能力的要求,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芯片紧缺的问题。国内的半导体公司,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,只能去英伟达购买。不到一个月,英伟达就完成了“绝地反击”。
二、为什么国产芯片打不过英伟达?
或许你会说,如果 deepseek都放低了计算能力,那英伟达的H20又是怎么回事?理由很简单。
首先,就是能力的问题.尽管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科技水平已经突飞猛进,但是在产能方面,他们还远远不能和英伟达相比。一颗新的芯片,从设计到生产,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 deepseek的成功,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。而国产的芯片制造商,由于存货的短缺,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跟上市场的需要的。
其次,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。英伟达在研发方面,并不只是一块芯片,还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软件开发平台。其 CUDA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“事实标准”,其相应的运算和软件都与其自身的硬件紧密相连。虽然H20的性能有所下降,但它的整体效能并没有下降多少。这样的“生态碾压”,对于国内的芯片来说,根本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跨越。
第四,科技制约因素不可忽略。台积电之前已经公布,7 nm及更高的制程,将会停止供应,因为国产晶片制造商之间的制造技术仍有相当的距离。这也就是目前国内的集成电路在性能、能耗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英伟达的同类产品,无法满足高性能 AI的需求。
三、人工智能竞赛的“军备竞赛”——“时间代价”
最终,对于人工智能的大型建模来说,这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过程。在这一行里,时间是最宝贵的。哪一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应用到实际应用中,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。
至于等到国产芯片大规模生产,这无疑是一个很长的时间,英伟达的H20就算在功能上有所下降,也算是“救急”了。而且, AI开发商已经适应了英伟达的软件和软件,想要适应自己的产品,还需要一段时间,而这样的转化费用,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,无疑是非常不利的。
因此,与其在等待国产芯片时“掉队”,还不如直接用已经成熟的H20来“顶上”。正因为如此,英伟达的芯片才会被华夏六大技术公司抢破头。
四、开源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?
deepseek所采取的开放源码战略,使得技术的开放性和分享成为可能。但是,事实证明,开放源码也有很多问题。
开放源码的初衷就是为了突破科技屏障,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。但是,这样的开放也使竞争更为激烈。deepseek的胜利,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一场“军备竞赛”,计算能力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,但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对高端处理器的依赖上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 deepseek的初衷是要向英伟达发起冲击,然而其开放源码的经营方式,无意中给英伟达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量。而这样的“自我循环”,也迫使人们开始反思,究竟是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,才能让开源成为现实。
而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,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曙光。但是,科技发展只是一个方面,市场,能力,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。一些人认为 deepseek的开放源码是一个“理想主义”的企图,但是它最终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。而一旦国内的芯片制造商们能够把握住这个契机,将自己的缺陷弥补回来,那么在人工智能领域,最终获胜的就不再是英伟达了。
